..">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热议风波尚未平息,国家卫计委于2月16日发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再次引发热议。《大纲》规定,三级综合医院招聘的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必须参加2周—1个月的基础培训;之后,新入职护士还必须参加为期两年的专科轮转培训。待遇会受影响吗?成为了新入行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现实生活中,你很难碰到不热爱到上级医院培训的医护者。尤其是对年轻的医护者而言,有人接到医院送去进修培训的消息,像中了彩票一样兴高采烈。但此时此刻,在规培新政面前,反对和抱怨却成为了最大的声音,这是为什么?相信有管理者对此会感到难以理解,送你3年规培的学习好机会,你怎么还愤怒异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待遇决定一切。不管是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目前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新人们可以从规培中获益。但额外的成本付出——长达2年到5年的额外学习时间成本已经成为铁的事实。培训本身是好事,但如果培训的成本高到难以承担的地步,也没有明显收益的证据,那就变了味道,让你欲哭无泪。
现在,有证据显示,经过规培后的医生收入待遇一定区别于之前未经规培医生的吗?没有。所以,这种经济上的保障是缺失的。
有证据显示,经过规培后的医生岗位一定区别于之前未经规培医生的吗?没有。所以,这种职业机会的保障是缺失的。
有证据显示,经过规培后的医生临床技能一定区别于之前未经规培医生的吗?没有。所以,这种质量标准的保障是缺失的。
因为缺少这三层保障,造成了培训医生们的高成本、高风险。如果体制成为规培生们唯一的去处。体制的游戏规则是医生的收入主要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决定的。垄断医疗机制下,老医生们几乎是流动不出去的,占据了重要的职位。那么在排资论辈的体系下,规培没有成为新入行者的武器,反而可能是甜蜜的负担。你培训得足够的好,但你不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游戏规则不是按照“培训论辈分”,而是谁先到来,并且牢牢占据了这个坑才是要点。明白这一点,你才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新入行的医者对此叫苦连天。
真的不是厌恶学习,而是焦虑于职业机会的不平等和好机会因此被失去,一切都是极其有限的资源。医生的岗位貌似很多,但三甲医院的医生早就饱和,能够提供的岗位寥寥可数,竞争异常激烈。
同样是专业培训,一位已经定岗且工作一定年限的医生出去进修,回来后得到器重,医院还带有行政机构的特征“能上不能下”.所以即使在进修一年时间里,医生拿的只是少到可怜的基本工资,他们也基本不抱怨,因为大片的职业好前景在等待着他们,一切是看得见的保障。
同样是专业培训,一位还没有定岗定科室的规培生看不到前景,没有任何的承诺和保障,甚至有人规培结束回到医院后,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洗洗刷刷再来三年,当然这是极端的案例。
每次改革都会产生一个牺牲群体,医护规培新政出台将培育最牺牲的医一代,一切的根源都指向了医护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这是一个多年残留下来的机制问题。规培跟上了国际卫生惯例,但待遇福利的标准制定却停留在至少10年前的状态,多与少不是问题,不公平才是真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公!这是不满意的根源。反对的不是规培,而是保障及公平的缺失。
无论是医生规培还是护士规培:规培后待遇不涨,其实就等于变相降低工资。做着同样的工作,拿着一样的福利待遇,但你的学习时间比别人多了N年之久,后来者悄悄承担了改革的成本,这就是背后隐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