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江峡谷好村医——记会泽县娜姑镇红泥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唐书科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小江峡谷好村医——记会泽县娜姑镇红泥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唐书科

小江峡谷好村医——记会泽县娜姑镇红泥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唐书科

收藏
来源:曲靖新闻网 2016-02-22 17:06

娜姑镇位于会泽县西部,东距县城22.8公里,西与东川、北与昭通巧家接壤,而唐书科所在的红泥村卫生所,又离娜姑镇16公里,附近村中,因交通不便,再加上村民居住零散,村民无论是到县城还是镇卫生院就医,都有困难,他们首选的,就是到大山脚下红泥村卫生所找村医唐书科。现年65岁的唐书科就在这个大山脚下,默默的守护着小江流域一带的山区村民的医疗健康。

1968年,会泽县娜姑镇绿坪公社按上级要求,积极执行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6.26”指示,经过严格的政治和文化审核,把生于1951年,年仅17岁,有小学文化知识的绿坪公社唐书科吸收进入到赤脚医生行列,开始了他的赤脚村医之路,48年来,他从没间断过,就是这样每天周而复始地为周边村民展开医疗服务。

上世纪60年代,仅有小学文化的唐书科进入到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后,凭着简陋的医药设备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担负起了家乡对河两岸小江流域一带的医疗卫生工作,面对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中医西医、中药西药,凡是对医学有用的知识培训一次不落;另外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他虚心请教同行,认真学习诸如《西医读本》、《赤脚医生手册》、《云南草本》、《曲靖草本》等等书籍,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平常主要负责村民一般疾病的诊治,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着包括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外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等工作。


古道热肠 一心为民

48年来,唐书科先后在过三个村卫生所工作,而他的服务半径,以现在的红泥村卫生所为中心,南边的盐水沟、黑泥塘、田尾巴、罗家村、绿阴塘、绿坪村等村组;西边的李开坪子、刺棵田、石门坎(包括与小江一江之隔的东川格勒村、野牛塘)等村组;东边的大垴包、大龙潭、蔡家丫口、高卷槽、金家梁子等村组;北边的陈家沟、江梁子、马脖子、小田坝、菠萝塘、鹦哥咀,甚至与之相邻的昭通巧家县蒙姑镇老桃树、小坡头、麻柳弯等地方,都留下过老唐行医的足迹。

要回忆起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48年的行医经历,是很费力的事,因为唐书科医过的病人实在太多,并且有些病人他早已忘记,有些病人早已离世,但病人们对唐书科行医的事却记得很清楚。

娜姑镇发基卡猴爬岩村许多中老年人都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猴爬岩村100多村民感染上伤寒传染病,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唐书科步行进入猴爬岩村给村民治疗,道路行走的艰辛不用表述,光从“猴爬岩”这三个字就知其陡峭难行,到了村子中后,他走家串户,冒着自己被感染的风险,连天连夜上门进入各家各户医治,其中一次,为了尽快医治好乡亲们的病,减少他们的痛苦,唐书科坚守六天六夜,没得到完整休息,医了这家赶那家,医了那家返这家,不敢有丝毫懈怠,到了第六天夜里,他全身乏力,体力不支,视线模糊,注射器都掉到地上,经旁人提醒,他才晃过神来,又接着为乡亲们诊治……。

现为红泥村委会副书记的包明荣,是唐书科的侄儿子辈,称呼唐书科为三爸,唐书科的事他一清二楚,他说:“我三爸的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医病的事自不用说,他老人家做人又好,无论在我三爸家还是卫生所,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到了吃饭时间,有时候,按计划煮两三个人吃的饭,吃着吃着会钻出七八个吃饭的人来,原因就是有一些路途遥远的病人来打针买药,时间要得大,但在我们农村,有钱也买不到吃的,我三爸就热情地留下他们吃饭,有时候他的子女们不得不重新为病人煮饭,常常引起子女的埋怨,但我三爸总是笑呵呵的教育子女‘下巴是个吭,吃了会再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亲亲戚戚的,得了病他们也是无耐,要不谁会无缘无故来吃饭…… ’,有时病人硬是要拿钱给他,他坚决不要,实在太佩服他老人家了”。

1994年,唐书科家里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病人,病人的左小腿上的肌肉烂得不成样,很远就能闻到散发出来的臭味,仔细询问才知道是被其不孝儿子打的,因为没钱医治,时间拖长了,受到感染并且已生蛆了,现在腿坏了,没办法,才找到老唐家来。老唐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房子腾出一间来让病人住下,帮助老人清理完小腿的蛆虫后,每天一边帮助老人消毒打针、护理治疗,一边把自己家的肉、鸡蛋等煮熟端给病人养身体,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终于可以走路回家了,直到现在,老人都已病逝了,但当年的医疗费一分未收。

偶然涉足 终身不悔

现年65岁的唐书科说,自己进入医疗行业是那个年代偶然造成的,现在虽然工资待遇低,家人早些年也一直劝说他换个工作养家糊口,但他说“我既然做这个行业,就要干这行爱这行,如果我不做村医,我们的好多乡亲生病时就要到更远的医病,交通麻烦得多,费用也会高得多,增加了乡亲们的费用……,选择这行,我现在是无怨无悔了。”

常年在种地与卫生所和病人之间奔忙,原本第四五腰椎间盘突出,右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唐书科,在2015年的时候遭遇到人生的另外一个不幸,当年8月12日,红泥村委会3组80多岁的魏荣珍老人生病,家人打来电话请他上门医治,并请一村民骑着摩托车来接他,当天虽然下着大雨,但一想到病人的痛苦,唐书科收好药箱坐上摩托车就走,由于坡陡路滑,摩托车侧翻,他的整条右腿被压在车下,受了重伤,腿疼得更加厉害,子女们强烈要让他到医院住院治疗,但说不通,依然坚守在卫生工作岗位上,自己用药治疗,也没有要病人家出一分医药费。

在唐书科的带动熏陶下,他的一家还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也和他一样从事着医疗工作,38岁的大儿子唐启?j在娜姑镇牛泥塘村卫生所工作;35岁的二女儿唐启珍,现在就和他一起在红泥卫生所工作,小儿子唐启俊,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毕业后分到巧家县人民医院工作。虽然一家人有4个行医,但老唐依旧担忧:一是家乡所在的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就医困难大;二是农村卫生医疗设施装备条件简陋,医生诊断难度大;三是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中多为空巢老年人或留守儿童,生个病什么的,有时候几天还没办法到卫生所或者医院就医;四是因为待遇低,农村卫生所医生数量少,医疗人才断代,后继无人。他说,希望国家加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切切实实改善农村设施设备,同时提高农村医护人员待遇,才能确保农村群众身体健康。

采写后记:

乡村卫生所的医生差不多是全能的,既要担负医生开处方职责,还要负责护士吊针任务,医生护士工作一肩挑,工作繁忙劳累,特别是由于很多山区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很多(特别是上年纪的)病人,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到最后病到走不动路了,只能是赤脚医生上门服务,路程艰难,山遥路远,为了一个病人,可能来回就要走一天,劳苦非常,加上待遇低,年轻人很少有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唐书科38岁的大儿子唐启?j,虽然在娜姑镇牛泥塘村卫生所工作,但为了养家糊口,在娜姑镇盐水村租种20亩土地种盐水石榴,家、卫生所、石榴地三者之间离几十公里,为了种好石榴地,每天劳累,已多次提出辞职申请,但都在老唐的劝说下留下来;而红泥村卫生所,原本有3个村医,但其中一个村医因嫌待遇低,几年前辞职不干,现在只剩唐书科和二女儿在支撑着;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干,再加上各种原因,在其他几个村卫生所,一些年纪早过60多的了,还在支撑着卫生所的医疗卫生工作。他希望国家能尽快改善条件,提高待遇,留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



关键词: 医生故事 唐书科

医友评论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申玉静 2016-02-22 23:16

现在医院严重紧缺医生护士,贫困山区更是这样,我们国家仍是缺乏医学专业的人才,看病难的问题,在乡村,在山区,更加明显!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