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儿科医生每天可能要看100多名病人。
全面二孩时代即将带来生育高峰,可2015年东莞全市儿科门诊量达到512万人次,出院人数达13.47万人次。而相对应的是,同年全市儿科医生仅有916人,仅占全市执业医师总量的7%。从数据上来看,东莞的儿科医疗资源不容乐观,儿童医疗保健资源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让儿童看病难仍较突出。
在23日下午的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上,数个组别、多名委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儿科医生及待遇问题,“他们正在逃离自己的岗位”。委员们呼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和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
现状 一名医生每天看百余病人
“2014年,我们医院儿科医生的情况曾一度跌入最低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尚能满足基本的需求。”23日下午,政协委员、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隗伏冰告诉记者,2014年医院一年流失了12名儿科医生,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待遇也不高。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东莞各大医院。据悉,东莞儿科人手一直短缺,就诊高峰时只能加班加点。此前,东莞市人民医院就曾介绍,医生每天看八九十个甚至100个病人有点吃力,高峰时可能每天要看120多个。
隗伏冰说,面对儿科医生流失严重的状况,从去年开始,医院开始大量招收医生、减少医生工作量,并且从政策上对儿科医生的收入进行倾斜。因此,到目前为止,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数量达到了78人,可以满足就诊需求。
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二孩生育高峰,东莞多家医院都在扩招儿科医生。东莞市人民医院2016年招聘计划,在众多招聘科室中,儿科医生招聘数量最多,达到了7人。妇幼保健院今年也将招收7名研究生,充实到一线儿科医生的队伍中。
问题 工作压力大待遇低
“东莞暂时不会出现儿科医生荒,但情况也不容乐观。”隗伏冰分析说,东莞目前有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两家大型医院,而就诊人数有所下降,矛盾目前并不突出。
“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选择逃离儿科。”在提案中,隗伏冰总结了儿科医生面临的问题:工作压力非常大,社会信任度低,儿科医生经常24小时轮流值班,一些患儿家属对病情不理解,轻则投诉,重则谩骂医生甚至大打出手;待遇比较低,儿童病种相对单纯,辅助检查少、用药量比较小,而且定价多年不变,需要的医生护士较多,人力成本大。
此外,儿童疾病呈现较强的季节特征,在流行疾病高发时期,儿科门诊、住院人数暴增,医院必须配备充足的儿科医生满足医疗需求。而其他时候儿科的业务量相对较少,医院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扶持儿科专业的发展。同时,儿科医生培养也出现了衰减。
来自东莞第六人民医院的一位政协委员说,他的科室在医院创收排名第一,工资奖金全靠医护人员自己,医护人员还要担心创收吃饭的问题。有委员也表示,去年药品实施零差价,全市补贴1.15个亿,“从整个医疗卫生现状来看,这个补贴并没有多少钱。”
建议 基本工资纳入财政支出
“儿童保健科医生主要从事儿童群体保健任务,以及妇幼基层数据收集、填报任务,全部是公益性的无偿服务。”隗伏冰说,儿科医生的紧缺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直接干预。
隗伏冰建议,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取得执业资格并从事儿科及儿童保健科医生,其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及薪级工资)由财政统一支付。根据她的估计,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共有儿科医生(含儿童保健医生)大概1500人,每人月工资约3000元,如果统一支付,每年财政将支出5400万元。
提高医生待遇的呼吁,也得到了港澳特邀代表罗胜洪的举手赞成。罗胜洪举例说,前不久他名下工厂的一名员工犯了伤风感冒上不了班,罗胜洪便让员工赶紧去医院看病。可这名员工说,光检查费就要几百元,还是去附近药店买点药片吃吃就好了。
罗胜洪说,像这样不敢上社区门诊看病情况,代表了东莞广大工薪阶层的普遍心态。在他看来,导致老百姓一上医院就面临高额检查费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的医患矛盾很敏感,医生医不好怕担责任,只能不自信地多检查,另一方面也与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水平低和医院考核体系脱不了干系。
罗胜洪建议,政府应该摆更多资源在医疗体系上,让医生的收入有保障,提高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免去后顾之忧,更加专注于提高医术、治好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