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表象看实质,问题的关键在于医改缺乏“下半场”,以致廉价药供应步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之中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医改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日前有媒体报道,预防风湿疾病的特效药长效青霉素(即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相继在济南及安徽等地断货,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他巴唑、放线菌素D等常用廉价药也逐步断供或消失,一些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甚至面临用药危机。
廉价药经常消失,直接源于其低价。价格低,利润也就低;药企生产这类药仅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也就缺乏生产积极性。有些药企干脆换个名字重新注册个新药名,药价高出了一大截,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透过表象看实质,问题的关键在于医改缺乏“下半场”,以致廉价药供应步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之中。
为了防止药价虚高,保障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供给,2009年8月,卫生部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遴选确定了部分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一些基本药物的生产成本却在上涨,相关厂家纷纷选择少生产或不生产。为改变这种状况,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又取消了500多种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问题是,药品定价虽然放开,但药品招标采购机制仍然对企业有限制。很多药企不得不压低报价,一些药品中标价已经明显低于成本。实践表明,单兵突进式的医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确保百姓吃上廉价药,必须对症下药,搞好“下半场”医改。
业内人士分析,廉价药“玩消失”暴露了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还存在着明显缺陷。其中最大的短板是,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投入不足,保障不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医改得向药改延伸,重点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的投入,保证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企业的合理利润;根据市场上廉价药短缺品种和需求量,选定廉价药定点生产企业,在专项资金、银行贷款、税收等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廉价药生产质量和数量环节上进行有效监督管控,让廉价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序生产,并建立廉价药专供渠道,打击药品多手转让、层层抬价和廉价药垄断经营等不良现象。病因已经清楚,药方也已有了,关键就是能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强力推进了。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人心就是力量。”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显而易见,“人心就是力量”意味着始终以人民的幸福为本,使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理念决定方向和行动,心里装着老百姓,牢记“人心就是力量”,定能在看似没办法处找到办法,靠深化改革来破解难题,确保老百姓能吃上安全廉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