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外毒素导致的剥脱性皮炎。本病是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性脓疱病,在全身性皮疹的基础上,发生松弛型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多发生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由于发病较急,不能及时诊断,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由产毒素的葡萄球菌引起,表皮松解素是皮肤剥脱致病的主要外毒素,通过特异性破坏颗粒层细胞间的粘附,导致皮肤剥脱,表皮屏障破坏,促进细菌的进 一步增殖和播散。在蜂窝织炎、脓毒症和肺炎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比例2:1—4:1,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也可 能发生此病,但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或免疫缺陷的群体。
临床表现
此病的发生主要源于化脓性结膜炎、中耳炎或鼻咽部的感染,曾有鼻中隔脓肿病例发展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报道。在早产儿,羊膜穿刺和 子宫内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临床表现以发热、易激惹、乏力、皮肤斑疹性红斑起病,最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在24—48小时内,红斑进展为皮肤 松弛型大疱,并有痂皮脱落。典型特征是表皮薄纸样卷曲,迅速波及全身。上皮浅层起皱,稍用力摩擦,即有大片表皮剥脱,裸露鲜红水肿糜烂面,为尼氏征阳性, 类似烫伤。尽管临床表现变化剧烈,随着表皮脱落,整个病程变缓,并在5—7天内愈合。水疱液细菌培养多为阴性,这与远距离感染病灶产生的毒素经血液播散一 致。
鉴别诊断
为了避免误诊这一可能威胁生命的皮疹,关键是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皮疹鉴别。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多由药物引起,有广泛的黏膜损害,多形性红斑, 阳性尼氏征主要出现在皮疹区,引起的水疱和剥脱主要在表皮和真皮连接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可能是SJS的延续,多见于成人,有更严重的皮肤 剥脱表现,但皮肤剥脱的位置不同。川崎病的皮疹多为斑丘疹,有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干裂,以及杨梅舌 的特征性表现。
诊断检查
患儿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可有血沉加快,脱水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血清能检测到细菌毒素。水疱内液和血培养多为阴性,而原发感染部位的细 菌培养可以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不必对葡萄球菌进行分型。胸片检查有助于确定肺炎是否为原发感染。受损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能够发现上皮在颗粒层分离, 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而在TEN患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分离程度较深,主要在基底层。剥脱皮肤的冰冻切片能够证实TEN患者的皮肤剥离在表皮以下。
治疗
入院前的治疗主要是退热和转运过程中的补液,一旦确诊SSSS,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清除原发感染。患者的补液和局部伤口的护理,类似于烫伤。考虑 到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显著增加,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在SSSS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对青霉素耐药,应选择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 如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在MRSA流行的地区,抗生素应选择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液体补充可选择以林格氏液20ml/kg起始,维持治疗类似于烧伤患者。 对于严重病例,可以在ICU或专门的烧伤病房进行治疗。激素使用可能恶化免疫功能,非甾体抗炎药物有潜在的肾功能损害风险,应该避免使用。
药物选择
对于确诊的SSSS患者,应选用能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胃肠外用药;局部药物不能单独用于治疗SSSS,但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如夫西地酸、莫匹罗 星。在细菌药敏未知的情况下,应首选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如萘夫西林),若细菌对青霉素G敏感,可选用青霉素G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一代头孢菌素可以作 为替代治疗(如头孢唑林、头孢氨苄);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选用大环内脂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菌株的感染增加,在萘夫西林治疗失 败的患者,可以考虑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并发症和预后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脱水、休克、低体温、脓毒症、局部感染蔓延、继发感染、严重中毒性休克者甚至死亡。儿童患者预后一般较好,多在10天内完全治愈,没有明显的疤痕形成。成人患者的预后跟自身的免疫状态有关,死亡率则明显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