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吴小华教授带领的妇科肿瘤多学科团队,经过12年的潜心临床研究首创的 “复旦标准”获国际公认和推荐,该标准将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证从肿瘤2厘米扩展到4厘米,让45岁以下的宫颈癌受益人群从18%提高到36%,复发率从12%降至2%,目前已使310余例年轻宫颈癌患者受益。
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妇瘤界影响力最高的学术期刊《妇科肿瘤学》(《Gynecologic Oncology》)上;“复旦标准”已向国内16个省26家医院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宫颈癌保育治 疗的水平;吴小华应邀在亚洲妇科肿瘤协会(ASGO)、美国妇科肿瘤协会(SGO)和国际妇科肿瘤(IGCS)等国际学术机构年会上介绍宫颈癌保育治疗的 经验(复旦标准),获得国际权威赞誉(前SGO主席Barbara Goff 教授在听完吴小华的学术报告后说:中国同行肩负着全球1/5人口的医疗任务,还能做出这样了不起的成绩,实在令人敬佩!);并在3月16日举行的首届上海 市抗癌科技奖颁奖大会上获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
对宫颈癌患者来说,切除肿瘤有两种术式,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和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其中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法国医生 Dargent教授提出的一种创新手术(“Dargent标准”),该手术的优点是在广泛切除病变的宫颈及宫旁组织后,将子宫体和阴道结合起来,术后患者 可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并生育,十多年来一直为世界妇瘤界遵从,但该手术如在肿瘤大于2厘米的患者中开展,复发率高达12%,因此Dargent将宫颈癌保留 生育功能手术的指征限定在肿瘤不超过2厘米的患者,国际肿瘤界权威的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宫颈癌临床指南也明确规定:宫颈癌保育手术建议仅在肿瘤小 于2厘米的患者中实施。
吴小华告诉记者, 12年前他遇到一名肿瘤已达3厘米的23岁尚未结婚的宫颈癌患者,如按“Dargent标准”手术,就不能保留生育功能。凭多年的经验,他认为经腹根治性 宫颈切除术可使这姑娘不但保住生命,也能保留生育, 因为该术式较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切除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可达到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同的宫旁切除程度,而临床实践证明,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可应 用于肿瘤超过2cm的患者。吴小华反复思考后认为,既然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同于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为什么不试试?结果成功了,术后第5年该患者生 育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
吴小华认为,如把手术指征限定在肿瘤小于2cm,将有很大一部分肿瘤偏大的年轻患者无法保留生育功能,但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只有实践后 的数据才能令人信服,评判一个手术是否安全可行,需长期临床研究的结果。12年来,吴小华团队保育手术的病例数逐年上升,由开展之初的全年仅1例,到每年 50例。为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吴小华团队改良和创新了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的7项关键技术,如手术开展之初,保育术后患者 很容易出现术后颈管粘连,造成月经不畅、腹痛,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妊娠概率。吴小华团队针对这一并发症,在保育术中置入一种自制?∥菜康姆勒沉? 置,这一装置可在日后门诊随访时轻松取出。该技术使保育术后颈管粘连的发生率下降了50%,并已申请专利3项。
据了解,吴小华团队在开展保育研究之前的7年间,接受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220例患者中1638名小于45岁,如按照 “Dargent标准”,仅292名(17.83%)患者可能接受保育治疗;而“复旦标准”可使604名(36.87%)患者从保育手术中受益。吴小华团 队长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按照“复旦标准”接受保育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仅2%。
目前,吴小华团队建立了一整套“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前评估、术后辅助治疗和长期随访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他们还率先在国内开设了“宫颈癌保育治疗”多学科门诊,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上海国际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高峰论坛”。
如今,经吴小华团队术后的 “幸运宝宝”,最小的在妈妈的肚子里,最大的已9岁。
2013年‘六.一儿童节’吴小华教授(后排右4)与部分“幸运宝宝、幸运妈妈”参加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