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消化内科> 胃痛“驾到”?其实是胰腺癌来了!

胃痛“驾到”?其实是胰腺癌来了!

收藏
来源:糖尿病天地微信公众号 2016-04-15 16:57

63岁的赵大妈2年前查出了糖尿病,近2个月突然觉得胃部不适,偶尔腹部隐痛,自觉可能是胃病,就去药店买了点胃药吃着。可是经过1个月的治疗,不但胃部不适、腹痛的症状没有改善,还出现了面色发黄、消瘦、乏力等症状,才觉得不对劲,赶忙入院就诊,腹部彩超显示赵大妈是胰腺癌(晚期),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赵大妈心里顿时觉得不能接受,这怎么明明是胃痛变成胰腺癌了?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关联吗?

是什么导致的胰腺癌?

胰腺癌的发病与吸烟,过量饮酒,嗜食高脂肪、熏烤煎炸及腌制食品、肥胖、慢性胰腺炎、职业环境暴露和糖尿病等因素都密切相关。这其中,长期患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项研究显示,胰腺癌患者当中之前有糖尿病的人数占了12.5%,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的患者,之前有糖尿病的仅0.6%~1.2%,两者相差10~20倍,这说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病根都在胰腺,只不过糖尿病是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出了问题,而胰腺癌多是由胰腺外分泌组织恶变而来。现如今,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胰腺癌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肥胖(胰腺癌和糖尿病共同的危险因素)、胰岛素作用和胰腺细胞旺盛更新有关。

糖尿病并发胰腺癌的特点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后,除了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女性比男性多发

基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

起病时通常有腹部不适或腹痛。

发病年龄相对较大,通常>60岁

肿瘤标志物CAI9-9和CEA常有异常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常伴有肝功能异常

没有“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但是短期内消瘦非常明显

糖友一定要提高对胰腺癌的警惕性

胰腺癌临床表现往往十分隐匿,据统计,目前我国对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于15%,切除后的5年存活率不到5%,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此病缺乏警惕性,不能早期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

患者容易误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并 不明显,多数只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像赵大妈一样会有上腹疼痛,而这些表现都很像胃病,很难让人产生警惕,从而延误 了手术时机;对于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往往也只考虑到可能是2型糖尿病引起的,从而忽略了胰腺癌的可能性;此外,胰腺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膜后面,容易被胃遮挡,普通的B超很难发现它,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早期诊断胰腺癌的难度。

早期胰腺癌并没有明显表现,等到肿瘤足够大到影响胃、肝、胆道或邻近器官的功能时,才出现症状,但此时多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率很低,未接受手术治疗者极少有生存超过1年的。尽管早期胰腺癌较难发现,而且容易和胃病混淆,但是如果糖友提高警惕性、认真分析、严肃对待,还是会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的。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生风险增加约80%!虽然发病风险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糖尿病的长病程依然是胰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较大的人群调查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新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3年内,胰腺癌患病几率提高了8倍,该几率在亚裔人群中可能还会更高。

由此,5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应定期进行癌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若发现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或控制血糖后消瘦症状仍然未缓解,以及近期症状突然加重且服药治疗疗效差,特别是赵大妈这种3年内新发糖尿病患者,还有即使没有糖尿病病史,一旦出现厌食、上腹疼痛、腰背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要提高警惕一定要检测CAI9-9和CEA等肿瘤标记物,若指标异常则高度怀疑是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就要进一步做腹部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ERCP(经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尽早确诊胰腺癌。早期胰腺癌如果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40%,而肿瘤小于1厘米的微小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更可高达60%。所以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特殊性,若提高警惕,通过检查尽早发现,就能及时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糖尿病 胰腺癌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