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增加心血管预后风险,但使用抗抑郁药特别是SSRI增加还是降低这一风险尚存在争议。2016年3月,发表在《BMJ》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64岁期间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心律失常或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也没有发现西酞普兰与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目的:在抑郁患者中评估不同抗抑郁药物治疗与三个心血管结局(心肌梗死、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
设计:队列研究。
地点:英国QResearch初级保健数据库中的一般医疗保健机构。
参与者: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31日期间首次确诊抑郁症的238?963例年龄为20~40岁的患者。
暴露:抗抑郁药类别(三环类和相关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他抗抑郁药)、剂量、疗程与常处方个别抗抑郁药物。
主要观察指标:在5年随访期间,首次诊断心肌梗死、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心律失常。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危险比,校正潜在的混杂变量。
结果:在5随访期间,772例发生心肌梗塞、1106发生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452例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在5年随访期间,研究者没有发现抗抑郁类别与心肌梗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第一年的随访中,与没有使用抗抑郁药相比,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显著降低(校正风险比0.58,95%置信区间0.42~0.79);在个体药物间,氟西汀风险显著降低相关(0.44,0.27~0.72),洛非帕明与风险显著增加相关(3.07,1.50~6.26)。抗抑郁类药物或个体药物与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在5年的随访期间,抗抑郁类别与心律失常没有显著相关性,尽管在三环类及相关抗抑郁药治疗的第一个28天风险明显增高(校正危险比为1.99,1.27~3.13)。在5年期间,氟西汀与心律失常风险显著降低相关(0.74,0.59~0.92),但西酞普兰与心律失常没有显著相关,即使为高剂量(1.11,0.72~1.71,剂量≥40 mg/d)。
结论:在20~64岁期间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心律失常或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也没有发现西酞普兰与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增加相关。研究发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的适应症,特别是氟西汀,洛夫帕明与风险增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