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三项及其临床意义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考试科研> 糖尿病三项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三项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来源:网络 2016-05-18 07:00

一、胰岛素抗体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1、胰岛素抗体生化特征与病理生理作用

1983年Banting发现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胰岛素物质,后证明这种物质是γ球蛋白,命名为胰岛素抗体。胰岛素抗体的产生与胰岛素制剂的免疫原性有关,胰岛素抗体大量生成可导致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

胰岛素抗体主要是IgG,少数受药者可查到IgM、IgD、IgE胰岛素抗体,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对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的病人。

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95~99.9%是与胰岛素相结合,少部分游离状态。胰岛素与抗体结合率视血中胰岛素浓度而异。血中包括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和低亲和力-高结合容量两种抗体。前者亲和常数为:10 9~10 1 0mol/L,结合容量为:10 8mol/L;后者亲和常数为10 6~10 8mol/L,结合容量为10ˉ7mol/L。低亲和力抗体占总结合容量90%以上,故生理意义较大。胰岛素抗体的生理作用为:中和血中胰岛素;延缓胰岛素降解、延长胰岛素兰衰期;释放出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起到胰岛素转运蛋白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可激活补体,长期作用可引起或加重微血管病变。

2、胰岛素抗体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主要方法有:免疫电泳法、补体结合法、凝结试验法、免疫沉淀法、凝胶过滤法和放射免疫法。因灵敏度高方法简便而以放射免疫法最为常用。结合容量单位通常以U/L或mol/L表示。

定量测定胰岛素抗体必需预先去除样品中的胰岛素。去除胰岛素的方法是:将血清加入HCL,使抗体与胰岛素解离,然后用活性炭吸附胰岛素。去除胰岛素的方法是:将血清加入HCL,使抗体与胰岛素解离,然后用活性炭吸附胰岛素,或用聚乙二醇沉淀抗体,处理后的榈可作抗体稀释试验。

(2)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胰岛素对抗体测定的影响,受血应选择在早晨注射胰岛素之前。

3、胰岛素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1)胰岛素抗体与糖尿病稳定性的关系

Dixon观察了24例发病为35岁病情稳定糖尿病人,其胰岛素抗体结合容量为0.5~9.0U/L;23例发病年龄为23岁病情不稳定糖尿病人,其胰岛素抗体结合容量<0.5u/L。这表明中度升高的胰岛素抗体对调节血中游离胰岛素水平有利,对稳定病情有益。病情稳定主要依赖于病人本身残余的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可帮助维持血中游离胰岛素于较稳定水平,使其不致于过高过低而起到缓冲作用。这对几乎完全丧失β细胞功能者有较大意义。

(2)胰岛素抗体与Ⅰ型糖尿病的自发性缓解期

1型糖尿病人早期经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β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病情缓解,此时可少用或停用胰岛素治疗,称为“自发性缓解期”。胰岛素抗体可影响此缓解期的长短。由于抗体能结合和消耗内源性胰岛素,因此有抗体病人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抗体组,即:病人血胰岛素抗体水平与自发缓解期长短呈负相关。

(3)胰岛素抗体与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夜间自发性低血糖可能与胰岛抗体有关。胰岛素抗体可结合血中大量胰岛素,当夜间血酸度增高、血中游离胰岛素下降较快时,胰岛素与抗体解离,释放而引起低血糖综合症。当使用高纯胰岛素使胰岛素抗体减少或消失,低血糖发作亦可减少或停止。

(4)胰岛素抗体与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妇女怀孕后,胰岛素抗体水平下降。这是由于母体雌、孕激素升高而抑制抗体生成。有报告指出,母体胰岛素抗体通过胎盘而沉积于胎儿的胰脏,从而导致遗传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者应用纯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抗体水平。

(5)胰岛素抗体与糖尿病晚期合并症

胰岛素抗体可能促发或加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业已证实胰岛素抗体IgG沉淀于实验动物的肾小球,类似肾小球结节性硬化。临床证实,胰岛抗体水平高的病人、糖尿病肾病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发生较早。

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抵抗

二、胰岛素

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含有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800。胰岛素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它可促进肝脏和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或形成肝糖元或脂肪,或进入三羟酸循环氧化产生能量。它可刺激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它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抑制蛋白质分解。

【参考值】

空腹血浆胰岛素平均为100.45±62.423pmol/L(放射免疫法)。它的含量与体重有关。不超重成人为96.863±63.858pmol./L;超重成人为108.343±58.835pmol/L;肥胖成人为146.37±134.89pmol/L。(体重标准按上海市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规定。不超重者指:受试者体重/理想体重1.20)。

【临床意义】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糖尿病分为两大类。I型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简称IDDM)。空腹血浆胰岛素极低,口服葡萄糖试验(OGTT)或馒头餐后上升及下降极缓慢,甚至无任何变化。说明其胰岛β细胞功能极差;Ⅱ型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简称NIDDM)。该型包括需胰岛素治疗和不需胰岛素治疗两类。特点为空腹高胰岛素血症;OGTT试餐后,胰岛素释放延迟,高峰后移,但总释放量不低,约12%病人呈低反应或延迟反应,说明Ⅱ型糖尿病与I型有本质区别。推测高反应者的发病原理以胰岛素抗体为主;低反应者以β细胞分泌功能不足为主,兼有胰岛素抗力的的因素。I型及Ⅱ型需胰岛素治疗者,由于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其血清胰岛素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96%和87%。从而干扰了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故这项测定已渐为C肽所代替。

对肝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肝脏是纤维机体血糖水平稳定和胰岛素降解、代谢的重要器官,因此肝病时可出现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与肝脏损害程度相关,其中以肝硬变患者最显著。血中胰岛素测定对判断肝损害的严重性、合理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肝硬变患者空腹血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2~3倍。口服葡萄糖试验各时相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正常组相比,60,120,180分钟分别为1.3,3.6和8倍。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虽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试验各时相的数值亦高于正常组。肝病时糖耐量减低而血浆胰岛素水平却升高这一现象,提示肝细胞损害时,肝对门静脉中胰岛素的摄取减少。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应尽量避免那些能加重糖代谢紊乱和β细胞负担的措施。

三、清C肽测定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入血后,很快在肝、肾等组织内被胰岛素酶灭活,迅速消炎,其半寿期仅4.8分钟。C-肽与胰岛素系从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不被肝脏酶灭能,其关寿期为10~11分钟,故其血中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C-肽测定还有不受外来胰岛素影响的优点。

【参考值】

放射免疫测定:正常成人 0.4±00.20nmol/L。

【病理学变异】

升高:轻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升高不多,C肽大多高于正常。胰岛素瘤患者,如血中存在胰岛素抗体,血清C肽大都增高。胰腺肿瘤患者行胰腺全切除后,如血清C肽仍可测出,提示手术未能全部切除胰腺组织。如果手术后一度阴性。后又成为阳性,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降低:重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00mg/dl,血清C肽降低,酮症酸中毒时,血清C肽水平极低。

C肽测定在低血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般采用测定血浆胰岛素来鉴别低血糖综合征。对于已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有时必须作C肽测定来判断病人的内生胰岛素水平。糖尿病人伴胰岛素瘤者需与糖尿病人伴肝、肾功能衰竭所致低血糖相区别。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过量或忘记进食所致低血糖,C肽恒降低。因外源性胰岛素抑制β细胞的分泌。

C肽在肝病时的意义:在肝硬化时,血浆胰岛素有升高趋势,此由于肝脏摄取和降解胰岛素减少,但空腹血糖正常。C肽正常,因肝脏不摄取C肽,故外周血C肽/胰岛素比值降低,试餐后也有类似现象。

C肽在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应用:胰岛移植或胰腺同种异体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其β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可定期用C肽测定加以观察。

对胰岛素瘤的诊断:胰岛素瘤为胰岛β细胞肿瘤,瘤体中含胰岛素的量相当于同体积正常胰腺的4~40倍,分泌量为2~6倍,其它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发作时,血精可低至30mg%~35mg%;发作期间,空腹血糖不低于60mg%。

OGTT第2小时,血糖再次下降,并持续3~4小时。

甲磺丁脲试验:静脉注入甲糖宁1克,2分钟后血糖即开始下降,30~45分钟达最低水平(25mg%以下),90~180分钟常不超过40mg%。

亮氨酸试验:静脉注入亮氨酸后,如血中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即有确诊意义。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甲亢初期,患者的β细胞功能尚属正常,但由于甲状腺素可使代谢亢进和胰岛素降解加速,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服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明显高于正常人;但糖耐量试验与正常人相似。长期严重甲亢可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发展为糖尿病。

肢端肥大症患者,血中胰岛素增加。

Cushing坻综合征、自发性或类固醇诱导性患者血中胰岛素增加。

营养不良性肌强直患者,血中胰岛素增加。

关键词: 糖尿病 抗体 临床 胰岛素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