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科主任的跳槽始末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一个科主任的跳槽始末

一个科主任的跳槽始末

收藏
作者:郑华菊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2016-05-18 09:54

萌发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林锋教授的采访,源于一次微博之争。

发布“为何国内频频发生伤医事件”博文,很快,林锋(微博名“岭南剑客007”)就此发表评论--不反思自身,问题一定更严重,我就问一条,医生们是否把精力投向临床?是否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现有的体制是否与这个目标匹配?

这则将矛头直指医生的评论激起争论,支持者认为林锋理性换位,看问题客观深入,拍砖者认为其胡言乱语,目光短浅。6月10日中午,林锋回复道——“我这个评论被砸得头破血流,哎!”

好了,让我们把关注点从微博回到现实。

林锋,国内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去年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位置上主动辞职,转而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任职大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这样的决 定似乎难以被常人理解。因为相较于发展更加成熟、知名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还处在艰难的创业阶段,对于一位正处在外科黄金年龄的国内著 名专家而言,他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但恰恰在此时他却选择放弃高薪待遇与坐享名利,投身医院创业,难道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故事?

“我就是要看看自己行不行”

1982年,林锋从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被分配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三十多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胃肠外科从无到有,1996年作为省医院第一任胃肠外科主任,创建了胃肠外科,自己也伴随着科室一同历经风雨、曲折成长。

从一个小医生到功成名就的大专家,该有的都有了,“用世俗的话说,我已经算得上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林锋说。而正因为一切很好,他在2013年的主动辞职才更让大家不解。

对林锋来说,要放弃做得好好的科主任,离开拼搏了半辈子的省人民医院和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医疗团队,去往一个新平台,绝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但是,这一辞职的决定绝非偶然,早在2007年建院之时,他就已经收到过母校抛来的橄榄枝。当时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广州市政府的发展规划,要将原广 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整建制移交给中山大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第一家胃肠专科医院。医院首任院长汪建平教授(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华医学会结直肠外科专 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力邀林锋加盟,不料“热脸”遭遇“冷屁股”。

大医院的专家们受到患者追捧,多数是因为医院的名气,而不一定因为这个专家能力有多强,“国内病人看病存在着‘只认庙堂不认高僧’的怪圈,去到‘小 庙’我担心会被埋没。”林锋坦承,“所以我当时很犹豫,从大平台到小平台,病人还会不会来找我,新平台适不适合我发展?”最终促使林锋下决心的是他喜欢接 受挑战的勇气和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我就要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不是一直看病难吗,不是一直说病人实现不了分流、都往大医院跑吗,那我就走出去看看,我倒 是要看看离开了大医院是不是就不行,我要改变病人传统的就医观念!”林锋感慨还是汪建平校长知其性格,知道他喜欢接受挑战和尝试,多次盛情邀请之下却之不 恭。

林锋的辞职当然没有顺利得到院领导的批准,包括同事在内,大家一起力劝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何苦呢,你现在功成名就,已经无需再证明什么,这是何苦 呢?” 最终,还是在校长的“三顾茅庐”之下,林锋作为中山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调入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工作。

林锋在去年3月20日发的一则微博或许可以体现他内心的矛盾,“当需要告?e半生拼博建立的团队,当理想与现实需要选择,当面对无奈与失落的眼光,心中难免纠结,但路还是要走,价值仍应体现。”

“经得住市场检验才是好医生”

去年7月份,林锋正式结束上一份工作,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担任胃肠外科主任。

过去的十个多月,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象征他走过了人生第二次奋斗的“开头难”阶段。

“肯定有落差”,说起这段经历,林锋教授跟笔者提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来到中山六院后,曾经的病人为他介绍了一个新病人,这位新病人来到六院一 看,新医院知名度不如以前,便责问介绍人,“你怎么搞的,介绍的医生竟然从大医院跑到这里来,他的技术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了。”说到这里,林锋哈哈大笑,说 类似只认医院不认医生的患者还真是挺多,包括曾经的在治病人,他也对此表示理解,还常常协助原单位团队对患者进行诊疗。“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久,未来的趋 势一定是病人跟着医生跑。”

林锋预言的情况也确实在悄然改变,到今天,几乎所有还在治疗的病人,都渐渐跟随林锋由原单位转来了新执业点,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林锋的新事业渐入正轨。


如今,林锋的外科团队已经初具规模,拥有5名得力医生干将,但远未达到他“15人团队”的目标,林锋说,“我给团队的成长时间是三到五年,团队成长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人力,要慢慢来,扎实走。”

总结人生的第二次奋斗,林锋感慨--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谁也不要说自己是一个好医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淤泥而不染”

与很多医生观点一样,林锋也认为当前国内的医疗环境恶劣,“就是个四不像,政府给医院定性为公益,但又不给买单,医院还得自负盈亏。”

他也批评当前的医生评价体系,认为不该让医生既要当科学家,又要当研究员,既要是教育家,又要是临床医生,完全没有侧重点。“我在国外待了那么久,从 来没听过哪个国家对医生有职称划分的说法,人家也写论文也做科研,但都是紧密围绕临床工作开展,哪像我们这样,还得自己去跑项目,跟个业务员似的。” 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学习多年的林锋苦笑道。

所以,当子女选择专业时,林锋没有建议他们从医,“因为我无法确认,他们学医以后能否经得起当前医疗环境的考验。”

“但是,”林锋话锋斗转,说起了本文开头介绍的微博之争,他依然坚持原来观点--医生需要反思自身,需要把精力投向临床,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面 对现今的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努力“出淤泥而不染”。 “如果医生不顾病人,不能为病人解决问题,为了一己私利开大检查、大药方,那病人不拿你撒气拿谁?”林锋反问

作为科主任,林锋不能回避科室的收入问题,毕竟团队成员需要生存。他的做法是带领大家不断开拓创新、更加精益求精做手术,加速病人康复速度,缩短住院 日,提高病床周转率,从而降低运转成本,提高科室收入。用林锋的原话就是:既不能让自己饿死,也不让病人花费大代价。

“我这些年医生做下来,就琢磨到了一点:作为一个医生,没别的,就是为病人服务。”林锋总结,对于被同事、甚至家人非议的低收入,他也只有一句——我不做犯规犯法之事,这是我的底线。

关键词: 临床 胃肠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