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术后有时患者会发生轻微的肝功能紊乱,这可能是因为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所致,这一反应机制尚未能被很好地理解。代偿较好的肝病患者(如非活动性肝硬化)常能很好地耐受手术。但是潜在的肝病患者可出现更严重的术后肝功能失调,如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患者施行剖腹探查术可促发急性肝功能衰竭。在未患肝病的病例中术后黄疸以几种方式出现。最常见的是由胆红素负荷过重和肝脏清除能力下降引起的多因素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这多发生于大手术或创伤而需大量输血的患者。溶血,败血症,血肿被吸收,输血等都能增加胆红素形成;同时,低氧血症,循环衰竭和一些未知因素也可损害肝功能。后果各异,但最常见的是重度黄疸,伴有碱性磷酸酶升高,而转氨酶变化无规律。很少出现症状明显的肝功能衰竭。术后黄疸一般恢复较慢,但可痊愈。
麻醉或手术引起休克时的低血压可导致肝腺泡3区(小叶中央区)坏死,表现为转氨酶水平急剧升高(常>100u/L),但黄疸常不严重。这种所谓的缺血性肝炎反映了缺氧性损伤,无炎症性坏死,如不发生并发症,一般在数日内恢复。
手术后发生的真正的肝炎,特别是丙型肝炎,往往是经输血感染病毒所致,必须与上述手术后肝炎区分开。后者常在手术后几日内最严重,而丙型肝炎则在术后两周后发病。最近,术后病毒性肝炎较以前认为的更常见,只是大多数病人只是处于亚临床期或无黄疸。对供血常规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的筛查可大大减低术后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氟烷及有关麻醉剂也能导致手术后肝炎,如术后10日内发生肝炎,尤其是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等前驱症状时,就应怀疑是氟烷麻醉所致的肝炎(参见第43节)。
胆汁淤积反应经常是由于腹腔内并发症引起的胆道阻塞或术后使用药物所致。但大手术,特别是腹腔或心血管手术偶可引起不明显的肝内胆汁淤积(称手术后轻度肝内胆汁淤积),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常能渐渐自发痊愈。超声检查有助于将其与机械性阻塞相鉴别。急性无结石胆囊炎偶尔也是引起术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原因。
手术前后长期接受全肠胃外营养(TPN)的病例也可发生进行性胆汁淤积综合征(TPN胆汁淤积),它很少发生在TPN治疗三周内,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婴幼儿特别易发病。虽然目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未明了。肝活检常显示非特异性的胆汁淤积和炎症的混合表现,有时出现进行性肝纤维化。如果停止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则病情可好转,否则将导致肝功能衰竭和不可逆性的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