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关收缩肛门的保健方法,最早出现在马王堆出土的2300多年前的汉代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十问》等文献中,古称“翕州”,后又称为“撮谷道”,数千年来一直作为强身健体运动在民间流行。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即指肛门。中医学讲,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最出名的例子便是乾隆皇帝。清宫医案记载乾隆晚年身体相当健康,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医学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坚持提肛锻炼。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我国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回春术”,就包括提肛运动这项内容,提肛运动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功效却很显著。
具体的动作据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所写:全身放松站立,双脚略弯曲(亦可采用端坐或平卧体位),调呼吸,聚口津,收腹提肛,缓缓吸气,吸气时收小腹、提肛,如忍大便状,屏气,同时以意念引提,升至脐腹;屏气至极,张口呼气,呼气时下落肛门,咽下口中津唾。一提一松伴随一吸一呼为1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5秒,连续30次。在清晨睡醒时、晚上入睡前各1遍。
该动作的要领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平心静气,呼吸调匀,舌低上颚,口中生津。收提肛门,引气至脐;缓缓放松,随之咽津,引津至脐。日常练习时的关键在于:提肛要到位,吸气要至脐;屏气要持久,吐气要深长。本法的疗效与动作是否做到位有密切关系,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传统提肛运动的深度呼吸,不仅作用于整个盆底,锻炼盆底肌肉群,更能运动整个腹腔、胸膈,使胸、腹压得到调整;其次,意念的运用,又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植物性神经功能得到调整,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必须环境。
现代医学认为,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对痔疮有促进痊愈的效果,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肛门、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通过临床实验,显示提肛运动对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下垂、子宫切除后排尿功能的恢复、男性前列腺疾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在门诊上,我也常常提倡我的患者平时多做提肛运动,一是局部地方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二是对女性的肠道、泌尿、生殖系统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之前我的一个患者来治疗的时候,脱肛比较严重,我交给她这个方法后,一个月左右脱肛问题得到改善,坚持4个多月的时候,脱肛问题明显减轻,外痔也缩小很多。还有一些刚生完宝宝的年轻妈妈过来找我治疗其他问题时,向我反应现在只要稍微打喷嚏、咳嗽都会漏尿,我也是告诉的这个小方法,让她们坚持做几个月试试,基本上每个人最后都会给我反馈,在坚持做提肛运动后1~2个月左右,漏尿问题减轻很多。所以我常说两句话:第一预防大于治疗,第二:对于这种不花钱的小锻炼,一定要督促自己坚持下来,每天只要把一点点无聊的时间,比如坐地铁上班、买东西排队结账时等等都利用起来,这样的动作很隐秘,但是对身体的帮助很大,慢慢的就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改变,尤其针对生殖器部位症状的改变会比较明显,小动作大改变,小秘密能让自己变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