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前,三级医院是医疗的“重头戏”,赚得钵满盆满;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后,基层医院将成为托起整个医疗体系的底盘,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不言而喻。而这前前后后,二级医院始终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处境。甚至可以说,分级诊疗推行后,二级医院的日子将更难过。
分级诊疗,是指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级别疾病的治疗。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一位医疗业内人士表示,分级诊疗是医改的唯一途径。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统计,去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2.19亿,外来就医流动人口平均每天达70万,北京也被人们称为“全国看病中心”。然而在三甲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大约30%的病人并不是疑难重症,而是应该在基层医院就能治疗。这也是分级诊疗的目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称,要“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定位进一步进行明确。
根据分诊医疗改革中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的具体定位,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分级诊疗制推行前,三级医院稳稳占据着患者,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只能随其后分得一杯羹。而且,医疗资源严重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很多二级医院实际上是个空架子,高不成低不就,发展已经受阻;而分级诊疗制推行后,三级医院的好日子将走到尽头,基层医院将稳稳占据患者,三级医院其次,日子最不好过的恐怕是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还得从三级医院那里分得一杯羹。
“只能熬着。”上海某二甲医院院长说,分级诊疗会把二级医疗机构推向死路。该院长表示,这些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消化疾病、骨性关节病等慢性病患者从二级医院流向社区医院,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收入。与此同时,为了打破多年来“以药养医”运行机制,医改也推出了“药品零加成”等政策。作为曾经药占比近50%的某二甲医院来说,这也直接降低了医院创收。
本来就属于“鸡肋”存在的二级医疗机构被市场淘汰也属于正常。而如要不被市场淘汰,其当务之急是转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表示,在分级诊疗改革中,二级医疗机构的位置比较尴尬,它们需要向上或下游进行转型,比如转型为以全科医疗服务为主的社区医疗机构或者是转为专科机构,关键是二级医疗机构得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够化解在改革中的尴尬身份。对比国际通行的医疗机构机制,二级医疗机构的存在是中国特色,因其历史的原因。
上述上海某二甲医院院长表示,为了适应分级诊疗改革,该二甲医院自从去年以来一直在寻求转型,比如逐渐扩大外科科室规模,适当减少内科门诊等规模。这些改革不仅推荐缓慢,而且也并不如意。对于未来的出路,该院长表示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继续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