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一度让百度的医疗推广有所沉寂,然而,近日有媒体爆料,风口刚过,这些医疗推广就死灰复燃,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有人认为,百度与莆田系医院一样,为了利益没有底线,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然而,这个错仅仅在于百度吗?
两个月前,患滑膜肉瘤晚期的大学生魏则西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某部队医院,花费20多万元医药费治疗后仍不治身亡的“魏则西事件”曾给百度医疗推广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该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介入,明确要求百度对相关业务进行整改。
而有媒体近日发现,百度医疗推广重新回归。在通过百度搜索“鼻炎”、“关节炎”、“妇科”和“男科”等医疗类关键词时,莆田系医院的广告信息依旧被置顶在了搜索结果的最上方。不过,与“魏则西事件”发生前相比,其数量则是有了大幅减少,最多只有4条。此外,之前使用的“推广”标志也已更名为更为醒目的“商业推广”。也有业内人士爆料,整改后,百度推广成本瞬间增加了3.5倍。
针对“魏则西事件”,5月9日,有关部门曾对百度提出三项整改要求:一是立即全面清理整顿医疗类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商业推广服务,对违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下线,对未获得主管部门批准资质的医疗机构不得进行商业推广;二是改变竞价排名机制,不能仅以给钱多少作为排位标准;三是建立完善先行赔付等网民权益保障机制,对网民因受商业推广信息误导而造成的损失予以先行赔付。并要求“对商业推广信息逐条加醒目标识,并予以风险提示;严格限制商业推广信息比例,每页面不得超过30%”等。
在这之后,百度对其搜索页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百度推广标识全面更换,将原来的“推广”全部替换为“商业推广”,同时更换了字体颜色,还增加了下划线。此外,搜索页面上、下和右侧的推广信息合计起来不会超过4条。
5月25日,百度宣布落实整改措施,对搜索页面调整完毕。并表示,已对2518家医疗机构、1.26亿条医疗信息进行了下线处理,同时撤除了大量疾病搜索结果页面中置顶的推广内容。
此外,百度还出台了最严苛的审核标准——《医疗行业资质收取标准更新的通知》,要求医疗、药品、保健品、食品四大行业的公司在必须提交营业执照、行业资质证明及医疗职业许可证等证件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新增强制银行对公账户验证,ICP备案及一致性等资质,同时还强制要求提交《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借鉴广告法来严控推广信息内容质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从以上举措看出,百度还是切实做了一些整改措施的,不过,作为商人,百度并未打算彻底放弃医疗类推广这块蛋糕。而且,为了弥补此次事件带来的损失也好,为了严格广告准入也好,百度增加了广告推广的成本。
也许有人认为,搜索引擎不应该发布医疗广告,或者必须要保证医疗广告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否则就跟“道德”联系起来,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商业机构本身就是以营利为最大目的,它做广告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其实,搜索引擎只是发布广告的媒介和渠道,真正给这些广告和信息把关的是相关监管部门。连监管部门都认为没有问题、都批准了的广告,搜索引擎为什么就得限制发布?所以,把医疗广告质量问题的责任都推给搜索引擎是不科学的,最主要的责任在于监管部门是否切实负起了责任。
这并不是在为搜索引擎“开脱”。这个问题就如同是把看病难归结到“号贩子”身上一样,把“号贩子”都抓起来,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号贩子”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体制。同理,医疗广告质量问题的根源不在搜索引擎身上,而是在于市场的监管,在于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监管部门不去监管,民营医院缺乏政策引导,缺乏技术和人才,那么,他们靠打广告赚钱的经营模式永远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