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步打卡的疯狂模式
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排名落后了,即便已经筋疲力竭,也会拼命地去跑,好让自己的“步数”不会在排行榜里“垫底”。
虽说竞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跑者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运动计划。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一般正常健康成年人的建议运动频率是3~5天/周。每天的运动量推荐是30~60分钟,如果减肥,时间可以延长到每天60~90分钟足矣。运动时间可以根据心率来调整,如果你选择的是比较大强度的运动,运动的时间可以减少。
2、仅以磅秤上的数字论成败
所谓体重,其实包括以下3种含义:水重(体内所有水的重量)、脂肪重(体内的所有脂肪)、瘦形体重(除了水重和脂肪重的其他体重,比如肌肉、头发、骨骼、软骨和其他组织的重量)。
跑步减肥期间体重的波动:比如今天-0.4kg,明天又+0.8kg甚至更多,都是完全正常的。处于减重期的你,首先要保证在早上,以同一状态称体重,只要跟踪每周平均值保持向下的趋势就是成功。
3、盲目遵循跑步知识
跑步是一项个体的运动,个体间的差异性不亚于任何一套复杂的系统。每个人的动机、目的和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就决定了所谓的方法和理论很难产生绝对的对与错的结果,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怎么利用这些总结出来的的经验?如何动态调整匹配自己?
4、马拉松,想跑就能跑?
如果跑马拉松是为了挑战自我、赶时髦,这是大错特错的。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参赛者应身体健康,有长期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的基础。如果才坚持跑步没多久,一时兴起报名参加马拉松,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5、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倦怠感
要解决自己的“厌跑”心理,不要给自己压力,问问自己的初心,找到问题的根源,才会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可以通过改变跑步时间和跑步路线、进行交叉训练、参加当地跑团、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报名一场跑步比赛、完成跑步训练计划后给自己买一个平时舍不得买的小礼物......很快你又会对跑步重拾最初的热情。
6、跑步上瘾
跑步上瘾也叫运动强迫症,就是人对有规律的跑步锻炼产生了心理、生理依赖。一旦停下来,就会出现沮丧消沉、睡眠质量不高和焦虑不安等症状。对他们来说,跑步成了强制性的任务,只要不跑步就会有愧疚感,而且情绪低落,焦躁易怒。严重时,即便身体有伤病,也不愿意停止锻炼,对朋友和家人的劝告置之不理。
预防运动成瘾,首先不要对跑步抱有过高的预期,遵循10%原则,觉得疲惫或者受伤了就应停止运动。选择多种形式的运动,不要过分依赖跑步单一的形式。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