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源于在之前,已然启动并实施了一轮服务价格改革。总的来说,就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事服务费价格”。
从众多地方的前一轮的改革尝试来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网友表示,“大项目”没见降下来,而挂号、诊疗、康复、护理费都像打了鸡血扶摇直上,这一轮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将沦为“数字游戏”,将让老百姓看病更难更贵。
《环球医学资讯》认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势在必行。多年来,受“以药补医”机制的制约,未能从根本上破除医疗机构不规范的用药和诊疗行为,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难以调整合理。例如,一些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中医提供的推拿治疗,收费远不如从事足疗行业的技师;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专业护理收费也远不及从事家政行业的钟点工……医疗收费中的技术性、劳务性收费偏低,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被低估,将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强化“总量控制”的原则。在前门没有关严的情况下,又启动了成本增加的后门,就必然会导致结构性失衡和总量性失序。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20元,人均卫生总费用2586.5元,实现连续多年上涨,并跑赢GDP。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医疗费用都在上涨,检查费、药费节节攀升,而挂号、手术、护理等费用多年未变,价格都在几元、几十元。从国际经验来看,一所医院的收入应该70%来自于医疗服务收费,30%来自于检查、药品等收费项目。
医疗价格改革涉及医疗机构、国家投入和所有患者,还要兼顾市场的实际情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实行总量控制,那么井喷式增长的成本,将会成为国家公共财政和患者的难承之重,也无法实现有序的发展。而要实现在既有的总量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那么实行内部结构的优化就是唯一的路径。
在总量控制下做加减法,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需要通过反复的论证和评估,并与现有的政策及其可持续性充分结合起来。若不能虑及利益诉求、现实情况和长远需要等综合因素,单兵突进的改革都会进入死胡同,这也是一些地方改革失败的原因。因而,唯有综合各种因素并采取系统性改革,且固守“总量控制”这一底线原则,那么改革才有可期的未来。
令人欣喜的是,这份医改文件提到了第三方成本核算等方法,给改革的落实以很大空间。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