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改政策> 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险先上!

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险先上!

收藏
作者:陈永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7-16 17:00

【健康点】民政部日前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的目标。民政部与卫计委联手,公布了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的市区。

当下绝大多数养老院都是“住养型”,即一个让老人搬进去住的地方,除了食宿及简单的照料,并无任何服务可言。在老人生病时,小到伤风感冒,大到中风倒地、心脏病发,都得送医院。“医养结合”,就是要在某个程度上,让老人的各种医疗和护理需要,能直接在养老院内解决,免去往返医院的“折腾”。

然而,“不折腾”老人,可能就得“折腾”服务提供者,这本质是一个成本问题。有成本问题,就有“谁来埋单”的问题。民众的医疗报销主要靠医疗保险(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必须在医保定点单位就医。要在养老院内提供医疗服务,并由医保保险,那就必须软件和硬件上都符合医疗部门的要求,并设有医保点。对于有规模的养老院而言,现在政策上吹东风,可以满足要求。但在乡镇一级,大多数的敬老院的规模都比较小,并不具备条件搞医养结合。如果为了符合定点资格而投入新的资源,之后老人看病方便了,但床位费能否还和设点前一样,就不好说了。



医养结合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一般而言,医疗资源的成本较养老资源昂贵。在发达国家,发展养老服务的诱因之一,是用成本较低的养老院来照料失能老人,而把医院床位优先留给危重大病和紧急救护。如此一来,医疗资源可以覆盖更多群体,而整个社会的老人照料成本则得以降低。但在中国,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医院争先恐后地办养老院。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养老院为了“竞争”,干脆搞个院内诊所甚至康复医院。

上述这种现况,正是坊间争议不断的“引医入养”还是“引养入医”的问题。“医养结合”主要是指在养老院内增加医疗服务,引入医保来报销,这让老人便利了,同时也不增加他们的负担。然而,如果医保缴费率不变,这在一些人眼中,是摊了医疗的资源来做养老。通过在医院内开设养老区甚至办养老院,亦即“引养入医”,可以把资源留在医疗系统之内。然而,把服务成本远高于养老院床位的医院床位,用来做长期照料,可能对医院有利,但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否对医疗资源最有效利用,值得思考。

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养老服务的规划。“十二五”期间,不少省市都下达到“9073”(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或者“8974”的目标,要按老年人口的三到四个百分点的比例建养老床位,但结果是床位有了却没有足够的老人来住。这主要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乡镇级的基层养老院,加了床位还是没有护理服务,不敢收失能老人;二是中高端的养老院,因为医护条件不足,吸引不了自费老人。“医养结合”的提出,当然有助于改善这两种情况,提高床位使用率。说到底,现时的床位空置率高与此前规划的“一刀切”有关,通过“医养结合”弥补后,会不会又出现新的问题?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已经做到“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收住了大量能够自理的老人——一个不太急需占用这些资源的群体。

改革养老服务是老龄中国的一场硬仗。“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医疗的程度。笔者认为,养老服务中需要应付常见老人病的医疗服务,但不需要所有的医疗服务,术业有专攻,大病还是应该送医院。此外,打仗还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养结合”要做到“有序共享”,无论是参照德国还是日韩,当中的“粮草”都应该是长期照料保险而不是医疗保险。只要未来能把握好养老之中医疗的程度,同时梳理清楚“粮草”的来源,推行“医养结合”便不会手忙脚乱了。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医改 医养结合 长期护理

医友评论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2016-07-16 17:10

上自习一下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