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考试科研> 执业药师考试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总结

收藏
来源:医学教育网 2016-07-17 17:00

第一节 镇咳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

痰液较多,单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

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分为:

(1)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作用特点


1.右美沙芬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中枢镇咳。

无镇痛作用。不抑制呼吸,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2.可待因

(1)类似吗啡,作用于吗啡受体,选择性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

(2)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

适用于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不宜用于痰多、痰液黏稠者。

3.喷托维林

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兼有外周镇咳作用——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吸收后可轻度抑制支气管内感受器,减弱咳嗽反射,并可使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降低气道阻力。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4.苯丙哌林

兼具外周性和中枢性双重机制:

(1)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

(2)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无麻醉作用,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未发现耐受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福尔可定)

常见幻想;可待因——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呼吸微弱、呼吸缓慢或不规则。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如新生儿过度啼哭、打喷嚏、打呵欠、腹泻等。


二、用药监护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为主——苯丙哌林喷托维林。

(2)剧咳——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白日咳嗽为主——苯丙哌林;夜间咳嗽——右美沙芬,有效时间长达8~12h,保证睡眠。

(4)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待因,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5)支气管痉挛者——外周性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片)。具有局麻、支气管平滑肌解痉和呼吸道黏膜保护作用,可在呼吸道壁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咽部黏膜免受刺激,消除呼吸道炎症和痰液,缓解咳嗽。


(二)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可能出现嗜睡,不可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

2.可待因过量使用可产生兴奋和惊厥,也具有成瘾性,故应控制剂量与疗程。哺乳期应选用最低剂量——否则容易出现极度困倦,呼吸困难。


(三)镇咳药应避免用于慢性肺部感染(可能引起痰液增稠和在呼吸道滞留);也避免用于哮喘患者(可能增加呼吸抑制风险)。


(四)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对呼吸道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的患者,应及时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以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排出。


第二节 祛痰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分为五类:

(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溴己新、氨溴索。

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

(2)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

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

不仅能溶解白色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对于一般祛痰药无效者,仍然有效。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

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促使脓性痰中DNA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

(4)黏痰调节剂:羧甲司坦、厄多司坦。

①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黏度。

②增加黏膜纤毛转运,增加痰液的排出。

③在细胞水平上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

(5)表面活性剂:

降低痰液表面张力以降低痰液黏稠度,易于咳出。


(二)典型不良反应(偶见,略)


(三)禁忌证:

1.妊娠初期、哺乳期;

2.胃炎、胃溃疡;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避免与中枢性强效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复方桔梗片)合用——防止稀化的痰液堵塞气管。

2.乙酰半胱氨酸不宜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合用(减弱抗菌活性)。必需使用时,可间隔4h或交替用药。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与镇咳药的联合应用

(1)痰液较多的湿咳——应先用或同时应用祛痰剂。

(2)对痰液特别多的肺脓肿,应慎重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3)使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后,暂缓继用强效镇咳剂,以免被稀释的痰液堵塞气道。

(二)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嗽——合用平喘药。


第三节 平喘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阻塞引起。

平喘药:

1.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

2.M胆碱受体阻断剂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5.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缓解哮喘发作

有抗炎作用,适用于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


第一亚类 β2受体激动剂——控制哮喘急性发作首选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①激动呼吸道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②激动肥大细胞β2受体——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摆动。

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首选药。

(1)沙丁胺醇——对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强心率)的作用弱。

(2)特布他林——对β1受体的作用(心脏兴奋),极小。可口服。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卡特罗、班布特罗、沙丁胺醇控释片。

不单独使用,须+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需要长期用药者。沙美特罗特别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发作。

不适合初始用于快速恶化的急性哮喘发作。但福莫特罗可作为气道痉挛的应急缓解药。


(二)典型不良反应

1.高剂量——严重的低钾血症。

2.震颤(尤其手震颤)、神经紧张、头痛、肌肉痉挛和心悸。

3.长期、单一应用——耐药性(审美疲劳TANG)。


(三)禁忌证:妊娠期。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合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2.与茶碱类药合用,增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不良反应也加重。


二、用药监护


(一)合理选择,正确使用

1.短效药——急性发作(3个不宜TANG)。

①不宜长期使用——按需间歇。

②不宜单一使用。

③不宜过量应用——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2.缓释及控释制剂——反复发作和夜间哮喘。


(二)规范给药途径

(1)首选吸入给药。

(2)静脉用药会增加血糖浓度,故糖尿病患者使用需监测血糖。


第二亚类 M胆碱受体阻断剂

M胆碱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减少痰液分泌。


第二亚类 M胆碱受体阻断剂

M胆碱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减少痰液分泌。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不易产生耐药性,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不低于年轻患者,适宜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

1.异丙托溴铵——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维持治疗,及COPD轻症患者短期缓解症状。

2.噻托溴铵——长效,适用于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维持治疗和COPD。不适用于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包括皮疹、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2.口腔干燥与苦味。

3.视物模糊、青光眼。


二、用药监护


(一)提倡联合用药

(1)与β2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夜间哮喘及多痰患者。

(2)哮喘急性发作——与β2受体激动剂有协同作用。


(二)监护用药的安全性

(1)不慎污染眼睛——眼睛疼痛或不适、视物模糊、结膜充血和角膜水肿并视物有光晕或有色成像等闭角型青光眼征象——使用缩瞳药(TANG补充:毛果芸香碱)。

(2)不良反应:口干、便秘、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眼压升高、眼睑炎、排尿困难、心悸。


第三亚类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s)


——茶碱类

不良反应多,已降为二线用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的水解,提升细胞内cAMP或cGMP的浓度——(补充TANG)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可抑制免疫和炎症细胞。

2.阻断腺苷受体——对抗腺嘌呤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改善患者膈肌收缩力,减少呼吸肌疲劳,改善肺功能。

3.直接松弛呼吸道平滑肌。

4.增加心排血量;利尿;抑制组胺释放——抗炎。


用于支气管哮喘和稳定期COPD的治疗,不适用于哮喘持续状态或急性支气管痉挛发作患者。

1.茶碱——用于缓解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哮喘急性发作后的维持治疗。

【注意】可致心律失常。

2.氨茶碱:

茶碱和乙二胺复合物。乙二胺可增强茶碱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作用强度。

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很少用于哮喘重度发作。

【注意】可使青霉素灭活或失效,不宜合用。

3.多索茶碱:

作用较氨茶碱强10~15倍,并有镇咳作用。

不阻断腺苷受体,较少引起中枢、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4.二羟丙茶碱:

平喘作用只有氨茶碱的1/10,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伴心动过速的哮喘患者。


(二)典型不良反应(多、严重)

常见:过度兴奋、烦躁、呼吸急促、震颤和眩晕。

发热、惊厥、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痉挛,严重者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致死。


(三)药物相互作用

1.与糖皮质激素——协同——尤其适用于预防夜间哮喘发作和夜间咳嗽。

2.与普萘洛尔——拮抗。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血浆药物浓度

有效血浆浓度(5~20μg/ml)与中毒药物浓度(大于20μg/ml)比较接近,难以掌握,应监测茶碱血浆浓度——你,想起了谁?TANG:洋地黄类。


(二)注意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

(1)空腹口服,吸收较快。

(2)保留灌肠给药吸收迅速,但可引起局部刺激,多次给药可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3)肌内注射可刺激注射部位,引起疼痛、红肿,目前已少用。静脉注射需稀释。


(三)服用时间

茶碱类白日吸收快,而晚间吸收较慢——采取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多数以临睡前服用为佳。

但氨茶碱早晨7点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宜于晨服。


第四亚类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常用: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白三烯——白细胞趋化剂和激动剂,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气道重塑——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抑制白三烯与受体结合——缓解哮喘症状。

可单独应用于轻度、持续哮喘,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

1.孟鲁司特——15岁以上哮喘患者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2.扎鲁司特


(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炎性皮疹、心肺系统异常或末梢神经异常。

腹痛、头痛、过敏反应(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肢体水肿、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高胆红素血症。


(三)禁忌证

1.哺乳期。2.肝功能不全者。


二、用药监护


(一)急性哮喘发作不宜应用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起效缓慢,作用较弱,连续应用4周后才见疗效,且有蓄积性,仅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和稳定期的控制,或合用以减少其他药的剂量。


(二)提倡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第五亚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哮喘的病理基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糖皮质激素——强大抗炎功能,是控制气道炎症、控制哮喘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的最有效药物,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

但不能根治。

1.丙酸倍氯米松

2.丙酸氟替卡松,全身不良反应较小,目前成为国外防治慢性哮喘的最常用药。适用于12岁及以上患者预防用药和维持治疗。

3.布地奈德:只需每日一次,依从性较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


(二)典型不良反应——详见糖皮质激素部分。

1.口腔及咽喉部的念珠菌定植与感染(鹅口疮)、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

2.皮肤瘀斑、骨密度降低、肾上腺功能抑制。

3.儿童长疗程用药影响生长发育与性格,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与活动过度、易激怒的倾向。

4.轻度增加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

5.反常性的支气管异常痉挛伴哮喘加重。


回顾(TANG)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A.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B.诱发三高

C.诱发溃疡

D.诱发感染

E.诱发青光眼

F.诱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

G.诱发或加重精神疾病(精神病或癫痫病)


回顾——糖皮质激素【TANG原创】

激素是个万能药, 升糖移脂分蛋白,

好多疾病能治疗。 钾钙降低钠增高。

一抗炎来二免疫, 红白板多淋酸少,

三抗毒素四抗休。 神经兴奋癫痫到。

血液五多和两少, 骨松眼青胃溃疡,

诱发三高能退烧。 伤口不长麻烦了。


(三)禁忌证:

哮喘急性发作期——给药后需要一定的潜伏期,不能立即奏效。


二、用药监护


(一)给药的注意事项

(1)预防性用药,起效缓慢且须连续和规律地应用2日以上方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无症状仍应常规使用。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需要连续、规律地吸入1周后方能生效。一般连续应用2年。

(3)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首先使用快速、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急性症状控制后,再改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4)喷后应即采用氯化钠溶液漱口,以减少口腔真菌继发感染的机会。


(二)推荐平喘药的有益联合治疗

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XX特罗)

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噻托溴铵)

协同抗炎和平喘,尤其适合中、重度持续哮喘者的长期治疗。

三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

(1)作用靶位广泛;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A.局部抗炎作用强大;

B.可提高β2受体的对药物的敏感性(TANG允许作用);

(3)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强大。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呼吸系统 执业药师 疾病用药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