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6岁,因为失眠,人际交往障碍来到广安门睡眠心理科做治疗。进行各项心理检查后,人格特征显示:偏执,强迫,胆小。
男孩(我们现在暂且叫他男孩)来的时候,父母陪同一起来,而且父母要求先单独跟心理医生面谈,原因是担心孩子说不清楚情况,担心孩子说漏掉情况,担心孩子跟医生交流的时候发脾气,担心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就放弃治疗......
虽然我见过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多担心的家长。
为了遵守心理医生的工作准则我拒绝了,因为我现在治疗的对象是孩子。而且在治疗中这样,只会让孩子继续停留在儿童状态。
跟“男孩”交流当中,了解到了,他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在家里特别受宠,什么要求都能被满足,甚至自己没有想到的要求,爷爷奶奶也能帮他考虑到,并且满足。一直到三岁,父母才工作调动回来,一起居住。
而这个时候,父亲看不惯爷爷奶奶的做法,妈妈跟爷爷奶奶一起宠着他,父亲跟母亲和爷爷奶奶经常为了如何教育儿子发生冲突,最终失败了。父亲在这个家里渐渐失去了话语权,开始一心研究彩票。
男孩长大后,学习成绩不好,不敢跟同学交往,父亲带着一起出去锻炼胆量,父亲的朋友聚会,活动等场合,都会带上男孩,但是反而丢了面子,儿子经常任性的丢下父亲,自己跑回家了。
在此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冲突性”的。
最重要的是家庭建设没有做好,比如家庭中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关系;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爷爷奶奶始终在家里占主导地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家庭结构。父母没有机会在家庭中成长为父母。家庭教育方针不统一的时候,如何协调?
我们都是如此的深爱着我们的孩子,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生活好,为孩子读书拼命赚钱,甚至母亲可以为了陪读,放弃工作......我们为孩子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以为这样就是爱着孩子了。一但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就失望,愤怒......因为我们的付出成本太高太高。
可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这些吗?孩子需要家庭的和睦;家庭中每个人开心的笑脸;孩子需要家庭中每个人宽容,慈爱;孩子更加需要家人引导他培养规则,学习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