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调研发现,只有40%的护士认为其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护理队伍捉襟见肘、护士职业价值感不高,是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美国在2001年同样遭遇过史上最严峻的护理人员短缺问题。《生命时报》记者最近采访到国际护理协会专家安妮·巴莱特,请她介绍了美国应对“护理荒”的先进举措和经验。
安妮·巴莱特说,国际护理协会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过调研,发现就连很多发达国家的护士,都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太满意。比如丹麦全国护士组织等有关机构展开的调查就发现,护士们觉得自己在工作中不够安全,职业满足度不高,全国大约有2500个护士岗位因无人应聘而空缺。在十几年前,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
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全美的医院、家庭护理中心等机构均存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护士工作环境越来越不如意,导致越来越多人离开工作岗位。特别是急救中心、产房、待产室、危重病护理病房、长期护理病房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自1995年起,登记注册的护理研究生人数下降了17%。注册护士的老龄化、工作压力和将要到来的生育高峰所需要的护理量增加,都加重了护士短缺。ANA将这一报告提交给美国国会后,4月上旬,美国参众两院就提出了护士的聘用和教育发展方案,以及护理再投资方案,提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护士服务机构,通过对护士进行有奖学金的继续教育、招收补充人员并进行培训、增加薪水以鼓励护士发展、增加老年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基金以资助护理教育等措施,来解决“护士荒”。
安妮·巴莱特介绍说,在国家政策出台后,企业与行业专家积极合作,为美国护理行业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贡献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行动,要数美国强生联合护理专家于2002年发起的“护士行动”项目。这一项目通过提升社会对护士工作专业性的了解和认知,大幅度提升护理专业人士的职业尊严;与各大专业护理组织、学校、医院以及医疗保健企业合作,宣传护理行业中蕴含的机遇,为美国护理行业吸引新生代和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立奖学金、培养护理师资、扩大招聘资源等方式,促进护理行业发展。
如今,美国护士的地位、受尊重程度、职业认同度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善。根据盖洛普的年度调研,护士在美国被誉为最具诚信的职业之一。美国很多城市都能看到大型广告牌,上面写着“护士就是英雄”。
如今,美国新入职护理人员总数提高到75万人,护理学校入学率增加了15%~22%,各大医院新招注册护理人员数量增加了25万人。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文指出,“护士行动”项目提升了公众对护理职业的兴趣度。美国护理学院协会的报告显示,自2002年项目实施以来,可拿到学士学位的初级护理教育项目的入学率增加了一倍以上。美国《卫生事务》期刊则提到,从2002年~2009年,投身护理行业的23~26岁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62%。
那么,美国的先进经验对中国“护士荒”的解决有哪些借鉴意义呢?安妮·巴莱特告诉记者,首先要做的是自上而下地从法律层面调整政策,改善公众对护士职业的看法以及就业环境。她说:“目前在美国,护士的职业认同度很高,能够满意地工作,这与工作环境的改善关系密切。我们正在与中国的国家卫生部门、中华护理学会等机构一起合作,共同讨论如何将一些最佳实践引入中国,把优秀会员单位好的做法带到中国。”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集结多方资源,设立教育基金,鼓励护士重返校园,提高受教育水平。美国还设有护士辅助项目,供那些没有取得正式学位的人学习,可以通过考试认证,加入护士队伍。此外,我们会对护士、营养师、药剂师等从业人员的比例、工作时间、职责等进行划分,让他们一起参与到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获得很好的进步。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