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掏耳朵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在成都的许多茶馆以及人民公园,还有宽窄巷子,都有掏耳朵的特殊服务。家长给孩子掏,澡堂花钱请人掏,看到别人有耳屎,也主动去掏。掏耳朵的工具以挖耳刀、棉签、头发为主,也有钥匙、指甲等即兴起意的工具,五花八门。呈现出一派全国人民掏耳朵的盛景!但是,我们都这么掏,耳朵怎么想?
掏耳朵,其实就是掏的外耳道,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外耳道。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全长约2.5~3.5cm,特殊的弯曲结构就像避风港一样,阻挡了外来异物的刺激,使得外来灰尘颗粒、飞虫不易对鼓膜造成损伤。外耳道外、中1/3交界处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分泌耵聍,对外耳道壁的皮肤和黏膜起保护作用,以免外来颗粒直接接触外耳道壁,造成刺激。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软骨部被覆皮肤,长有纤毛,负责阻挡外来灰尘颗粒等,还可以像清洁工一样,将耵聍及灰尘颗粒排出外耳道。另外,外耳道环境为弱酸性,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外耳道独特的结构已经形成了完美的多重防御,一般的外来刺激是很难攻破这道防线的,能够攻破这个防线的只有我们自己。
经常掏耳朵可以使外耳道纤毛出现“倒伏”现象,失去了排出灰尘颗粒、耵聍的功能;酸性环境被破坏,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就会接踵而来;掏耳朵工具不合理,还会出现外耳道黏膜损伤、鼓膜穿孔、外耳道异物存留等情况。
所以,小掏怡情,大掏伤耳,量力而行,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