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情感障碍的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
这是一个以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出现为临床表现的情感障碍。
有时患者表现为躁狂发作:情感高涨,话多,语速快,爱发脾气,爱管闲事,自我感觉好,脑子好用,夸大。严重时患者极度兴奋,语无伦次。
有时又表现为抑郁发作:心情低落,觉得活着没意思,少语少动,兴趣降低,食欲下降,脑子也变笨了,常常早醒。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行为。
患者处于情绪的两个极端: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二者可交替发病,有时以躁狂为主,有时以抑郁为主;可以抑郁发作结束一段时间再出现躁狂,也可以紧跟着出现躁狂,反之亦然;可以一次发作治愈后进入间歇期,完全恢复正常,又由种种原因造成再一次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难点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它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难度大,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加上该病有发作性的特点,如果药物治疗不系统的话,病情很容易波动,反复发作。衡量一名精神专科医院医生业务水平的,就是他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水平。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解决双相情感障碍上的一些困惑。
有多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呢?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西方发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在1%-3%左右,发病年龄高峰期是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会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我国既往的研究(1999年)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083%,不到0.1%,远较国外的少。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远比抑郁症少得多,根据个人临床经验,估计不会超过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如何?
双相障碍的漏诊率非常高,往往诊断为单相抑郁,这不是误诊,是漏诊。主要是患者病情不典型,家属汇报病史时有遗漏,或者病情根本就不明显,家属和患者意识不到是症状,或者医生询问时漏问躁狂或者抑郁的病史。有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漏诊率超过50%,还有研究显示从发病到确诊为双相障碍要经历数年的时间。双相障碍的确诊非常不容易,诊断双相障碍能力强的医生一般也是高水平的精神科医生。
为什么会得双相情感障碍呢?
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遗传因素,病前性格,不良的生活工作事件,压力等等,其中遗传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发病中有着较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大脑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失衡,造成抑郁或躁狂症状的出现。药物治疗可以使失衡的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情绪恢复正常。
补充一句:大脑的功能都是通过神经递质来进行传递的,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来传递信息,发挥生理功能。
双相障碍可能的神经生化改变
①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发生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
②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③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④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的水平降低;
⑤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