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时代,医生们希望将自己的真实工作状态展现出来,以扭转被污名化的形象。因此,各种最美医生的新闻层出不穷。这几天,一张“护士喂手术医生喝平衡液”的照片,再次在医务人员微信朋友圈疯传。据了解,医生当时已连续为病人做手术6个小时,喂平衡液是为补充体力。
据了解,该照片拍摄于12月21日,照片的主角是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汪灶昆,其从早上开始连续手术6个小时又未吃午饭,因饥饿而突然感觉头晕。于是,他求助一旁的护士喂他喝平衡液补充体内能量,以便继续为患者完成手术。
汪灶昆医生讲述说:“那天,我早上5点多送孩子上学,8点开始没有停歇接连做了两台手术,直到手术结束后才有时间吃饭,当时已是下午两点左右。算下来总共9个小时没有休息,再加上长时间的高强度手术,铁打的身体也会吃不消。”。
现在许多医院不知从何时起,少数骨干医师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已经成为常态。这种辛劳、敬业和职业精神听起来似乎很让人感动,可是,我们却不忍心去赞美这样的辛苦。敬业精神值得佩服,但让人觉得缺乏人性化,也隐藏着风险。正如有网友评论说:这样的工作强度,医生自己的身体就不用说了,排在后面几台手术的病人家属如何放心?对医生、对患者都有风险。为什么就不能合理安排资源,为什么不能让医生休息一下?
外行人可能不理解背后的很多苦衷,比如医疗资源的短缺、患者手术需求太多、还有外科医生习惯性的工作节奏,但外行人知道的是,外科医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接连工作那么久,那么大的工作强度,可能会影响工作。
这一两年来,医生开自媒体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活跃,但我们知道,医生群体的“微博活跃度”很多是现实逼出来的,他们多数是被舆论“逼”上网。一个令人心酸的规律是,过去被误解越深、越被妖魔化的群体,如今在微博上越是活跃。传统媒体时代,他们的形象常被媒体所塑造,今天他们要绕过传统媒体这个中介,而通过自媒体去直接表达自己的声音,抱团取暖,扭转被标签、被污名、被误解的舆论认知。
这种语境和语态下,各种宣传医生工作状态和日常形象的自媒体文章也多了起来,常看到类似“连做7台手术,他累得席地而卧”的文章,看到医生在做了多台手术后东倒西歪躺在手术室地上的场景。我们明白,这种方式宣传医生形象,有时也是舆论“逼”出来的,医患冲突的现实下医生常被误解,医疗工作者是想用这种辛苦工作状态去“对冲”舆论的负面认知,用辛苦塑造医生的道义形象。
每一次看到以这种方式塑造医生形象的文章时,我们还是不要单纯去赞美,因为这种赞美会形成一种绑架,是对医生劳动权利的剥夺。我们不应该用廉价的赞美去支持这种不人性的工作强度,而应该呼吁给他们更多的休息时间,尊重他们作为一个劳动者的权利,按正常节奏那样工作。
然而,就是无数医生用辛苦塑造起来的道义形象竟然被央视的一则新闻打回了解放前,医生再次成为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不走进医院的病区,难以想象当医生每天有多忙。不深入到医院的手术室,更难以感受到当一名外科医生有多累。我们呼吁大家要对这些辛辛苦苦在一线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生给予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不能有污点就把医生全盘否决。小编认为,中国医生瑕不掩瑜,仍然是我们最值得敬爱的白衣天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