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青少年亦可发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周围组织和结构继发性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分型
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食道型。
(一)颈型
是颈椎病中较轻的类型,以颈部症状为主,在颈椎退变的起始阶段,预后好。它是由于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以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当及寒冷刺激后突然症状加剧。
1、症状:反复落枕,表现为颈部酸痛胀不适和保护性颈肌痉挛。有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一过性上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2、体征:颈肌紧张、僵直,颈活动时疼痛伴活动范围变小,一侧或双侧斜方肌压痛。
3、X平片: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为变直,甚至反张。
(二)神经根型
常见类型,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压迫或刺激了神经根,致神经根水肿、炎症、粘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好发于颈5-6和颈6-7间隙。
1、症状:颈僵不适,颈肩臂酸痛可沿神经根下串而出现手臂有触电样、针刺样麻。
2、体征: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横突棘突、冈上窝、肩胛内上角和下角压痛,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握力减弱,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低头试验、仰头试验可呈阳性。
3、X平片:正位、侧位和左右斜位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异常,锥体前后缘骨赘增生、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前纵韧带、项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
(三)椎动脉型
钩椎关节增生、椎关节失稳、后关节松动和移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症状:头痛、头晕,脑部缺血表现为头转动至某一方位时即有眩晕、恶心、呕吐、耳聋、视物不清等甚至猝倒在地。当头处于另一方位时,或已摔倒在地,很快好转。
2、体征:旋转试验阳性,低头、仰头试验阳性 。
3、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颈生理弧度异常,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 (2)脑血流图检查:异常 (3)椎动脉造影:可有椎动脉压迫性扭曲、变细或梗阻现象。 (4)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亦可显示椎动脉的行径及其变化。
(四)交感神经型
由于颈椎锥体小关节增生,后纵韧带钙化等原因,刺激了颈交感神经而出现的症状。它常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同时存在,因为颈椎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网。
1、症状:头晕、头痛、偏头痛,枕部或颈部疼痛,视力模糊、肢冷、耳鸣、耳聋等。
2、体征: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高低不稳、低头或仰头试验可诱发症状产生或加重。
3、X平片:颈椎退行性改变
(五)脊髓型
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但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常被漏诊和误诊,因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缘增生,椎间盘病变(膨出、突出、脱出)压迫脊髓而产生症状。
1、症状:由于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症状各异,常常先是下肢发紧、发麻、步行困难,不能快走,脚好似踩在棉花上,胸或腰部有束带感。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手握力减弱,持物容易坠落、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痉挛性瘫痪)、大小便失禁。
2、体征: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Hoffman、Babinski、踝阵挛阳性。
3、X线平片:颈椎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 MRI检查:颈椎曲度异常、椎体后缘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少数TW2像见脊髓内高信号(提示脊髓有局灶性缺血或水肿)。
(六)食道型
是由于锥体前方的骨赘刺激或压迫食道,引起食道痉挛机械性压迫而造成吞咽困难。
1、症状:早期进食硬质食物困难,刺痛、烧灼感,逐渐影响到食软食亦有困难。
2、体征:吞咽困难,仰颈时加重,屈颈时减轻。
3、X平片:锥体前方骨赘明显。钡餐造影:食道后方受压迫、食道狭窄。
二、康复评定
(一)常规检查
1、病史
2、症状:随着多型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可有不同症状。
3、体征:随着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可有不同体征等。
(二)体检
1、 压顶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是压挤椎间孔,引发症状出现或加重。
2、 臂丛牵拉试验。如患者上肢出现痛、麻症状为阳性。
3、 引颈试验。即椎间孔分离试验,上肢麻痛症状减轻为阳性。
4、 前屈旋颈试验。如颈椎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5、 旋颈试验。如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为阳性。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
6、 低头试验。如出现以上症状者为阳性。
7、仰头试验。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诊断有意义
(三)特殊检查
1、X线平片检查,这是诊断颈椎病重要依据。
2、CT检查,了解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椎管狭窄,横突孔大小等。对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了解椎间盘突出程度(膨出、突出、脱出)、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髓内有无缺血和水肿灶,脑脊液是否中断,神经根受压情况,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
4、肌电图检查。可鉴别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肌肉萎缩,对神经根型和脊髓型的诊断有意义。
5、脑血流图检查。有助于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三、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可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其具体的治疗方法有颈椎牵引、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
颈椎病患者通常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症状明显的脊髓型病人以及病情较重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其他类型病人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康复治疗目的
减轻或消除症状、体征、尽量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
具体如下: (1)减轻颈神经根、硬膜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受压和刺激。 (2)解除神经根的粘连和水肿。 (3) 缓解颈、肩、臂肌痉挛。 (4)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稳定。 但康复治疗不可能消除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
2、治疗方法
(1) 颈椎牵引
①颈牵作用
a.解除颈肌痉挛,使颈部肌力放松;b.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列线; c.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刺激和压迫;d.拉大椎间隙,减轻颈椎间盘内压力,有利膨出的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间盘回纳;e.伸展被扭曲的椎动脉;f.拉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②牵引方法
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坐位或卧位。应以患者舒适感来调整角度。
牵引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方式:连续牵引法,间隙牵引法。
重量:可从6kg开始,椎间隙内压才有改变,逐渐增加重量到12-15kg。
a.角度 颈椎上段,0°-5°C4-5,5°-10°C5-610°-15°,C6-7 15-20°,C7-120°-30°
③注意事项
牵引的角度、时间和重量是决定牵引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牵引角度增大时,最大应力位置下移,因此应根据X线片确定的病变部位来选择牵引角度。 颈牵剂量应按病情决定。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整体状况,如身体好、年轻,剂量可大些,如体弱、老年人,牵引的时间要短些,重量也要轻些。 颈牵过程要了解患者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治疗,寻找原因或更改治疗。 禁忌症: a.脊髓压迫严重,体质太差,或牵引后症状加重者均不宜做牵引。 b.神经根型和交感型急性期、脊髓型硬膜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暂不用或慎用牵引。
(2) 物理因子治疗
①超短波疗法:电极并置颈后二侧或电极置颈后与患肢前臂,急性期用无热量每次12-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一疗程。多用于神经根型(急性)和脊髓型(脊髓水肿)的患者。此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退水肿,减轻神经根刺激,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②热疗法:红外线、蜡疗、中药热敷等均可选用。
③中频电疗法:电极常置于颈后两侧,电量大小以病人可耐受为度,可按不同病情选择不同处方,每次20分钟,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
④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用各种中西药物如冰醋酸、碘化钾、VitB12、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后,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另一电极置于患侧前臂,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种颈椎病。
⑤超声波:声头置于颈后及患侧肩背部。接触移动法输出功率0.8-1.5W/cm2,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其它常用还有磁热振荡法、激光、干扰电疗法等。
(3) 运动疗法
颈部医疗操、被动主动运动疗法等,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纠正不良姿势。
(4) 关节松动手法治疗 通过操作者对颈椎及颈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的目的。
(5) 传统治疗 针灸推拿疗法: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和肢体麻木;缓解肌肉紧张与痉挛,加宽椎间隙与扩大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和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松解神经根粘连等。
(6)药物治疗 缓解肌肉紧张;消炎止痛;营养神经;改善血管功能;调解自主神经功能。
(7)颈部矫形器 常用的矫形器有:①软式围颈 ②硬式可调式围颈③支柱式颈椎矫形器。提供对颈椎的支撑,保护和限制颈椎活动。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重,而疗效不巩固病人,带用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
3、康复教育指导
(1)避免损伤:(2)注意保暖:(3)合适的枕头 (4)工作姿势